作者:霍爾德科技 更新時間:2024-12-22
在工業(yè)廢水中含量根據(jù)不同行業(yè)廢水水質及水量具有很大差異,任何廢水中均含一定數(shù)量的總氮,像釀酒、印染、屠宰等行業(yè)總氮占比更高,也更難處理。總氮不僅可以引起有機需氧物質污染及植物營養(yǎng)物質污染,也會造成氣味及色度污染。
污水總氮超標的原因:
1.污泥負荷與污泥齡?
由于生物硝化是生物反硝化的前提,只有良好的硝化,才能獲得高效而穩(wěn)定的的反硝化。因而,脫氮系統(tǒng)也必須采用低負荷或超低負荷,并采用高污泥齡。
2.內、外回流比?
生物反硝化系統(tǒng)外回流比較單純生物硝化系統(tǒng)要小些,這主要是入流污水中氮絕大部分已被脫去,二沉池中NO3--N濃度不高。相對來說,二沉池由于反硝化導致污泥上浮的危險性已很小。另一方面,反硝化系統(tǒng)污泥沉速較快,在保證要求回流污泥濃度的前提下,可以降低回流比,以便延長污水在曝氣池內的停留時間。運行良好的污水處理廠,外回流比可控制在50%以下,而內回流比一般控制在300~500%之間。
3.反硝化速率?
反硝化速率系指單位活性污泥每天反硝化的硝酸鹽量。反硝化速率與溫度等因素有關,典型值為0.06~0.07gNO3--N/gMLVSS×d。
4.缺氧區(qū)溶解氧?
對反硝化來說,希望DO盡量低,最好是零,這樣反硝化細菌可以“全力”進行反硝化,提高脫氮效率。但從污水處理廠的實際運營情況來看,要把缺氧區(qū)的DO控制在0.5mg/L以下,還是有困難的,因此也就影響了生物反硝化的過程,進而影響出水總氮指標。
5.BOD5/TKN?
因為反硝化細菌是在分解有機物的過程中進行反硝化脫氮的,所以進入缺氧區(qū)的污水中必須有充足的有機物,才能保證反硝化的順利進行。由于目前許多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(wǎng)建設滯后,進廠BOD5低于設計值,而氮、磷等指標則相當于或高于設計值,使得進水碳源無法滿足反硝化對碳源的需求,也導致了出水總氮超標的情況時有發(fā)生。
6.pH?
反硝化細菌對pH變化不如硝化細菌敏感,在pH為6~9的范圍內,均能進行正常的生理代謝,但生物反硝化的最佳pH范圍為6.5~8.0。
7.溫度?
反硝化細菌對溫度變化雖不如硝化細菌那么敏感,但反硝化效果也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。溫度越高,反硝化速率越高,在30~35℃時,反硝化速率增至最大。當?shù)陀?5℃時,反硝化速率將明顯降低,至5℃時,反硝化將趨于停止。因此,在冬季要保證脫氮效果,就必須增大SRT,提高污泥濃度或增加投運池數(shù)。
廢水總氮超標該如何處理?
1.利用脫氮工藝處理
①活性污泥法脫氮傳統(tǒng)工藝
傳統(tǒng)生物法是在各種微生物作用下,經過硝化、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氮氣,從而達到廢水總氮治理的目的。這類工藝包括Barth提出的三級活性污泥法、兩級活性污泥法脫氮工藝等工藝。
②缺氧-好氧活性污泥法脫氮系統(tǒng)(A/O法)
缺氧-好氧活性污泥法脫氮系統(tǒng)(A/O法)于80年代初期開創(chuàng),目前應用廣泛。該流程與兩級活性污泥工藝相比,是將缺氧的反硝化反應器設置在好氧反應器的前面,因此常被稱為“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脫氮系統(tǒng)”
③其他生物脫氮工藝
由于氧化溝的運行工藝特征,會在其反應溝渠內的不同部位分別形成好氧區(qū)、缺氧區(qū),使得氧化溝內的活性污泥分別經過好氧區(qū)和缺氧區(qū),從而可以實現(xiàn)生物脫氮功能。
2.利用生物菌種處理
利用某些生物菌種也能對總氮和氨氮的降解起到一定的作用,但是日常的維護需求比較大,一般需要長期安排技術人員在現(xiàn)場操作。
3.利用化學藥劑處理
先測試總氮和氨氮的濃度,如果濃度差值不大,在氨氮濃度200mg/L以下的情況下可以直接使用化學氨氮藥劑,根據(jù)現(xiàn)場水量來確定投加量,這樣氨氮處理下來了,總氮也會隨之降低。
本文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xbakidyn.cn/xinwen/2207.html
水質糞大腸菌群檢測標準(廢水糞大腸菌群檢測方法)
2023-02-06氨氮總氮檢測偏差如何減?。ㄋ|氨氮總氮檢測方法)
2022-06-22廢水總磷超標的原因(廢水總磷超標的處理方法)
2022-10-13水質總氮檢測儀操作流程(水質總氮檢測儀好用嗎)
2023-08-22pH和堿度有什么不同之處(pH對污水處理的影響)
2024-03-18污水廠污泥檢測項目(污泥檢測國家標準)
2023-12-18廢水六價鉻排放標準(廢水六價鉻超標處理方法匯總)
2024-04-30水中總磷和總氮有什么關系(如何有效處理水中總磷和總氮)
2022-05-30污水廠污泥怎么處理(污水廠水量超過設計負荷怎么辦)
2022-08-29【總結】污水COD檢測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
2023-12-20